本报讯(记者王英周悦磊通讯员陈丽芳)一双“鹰眼”,让水上偷倒渣土、船舶未封舱覆盖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记者昨天从吴江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吴江邻浙、邻沪等级航道边界的10处出入口和2个重点航道节点,精心布设12个水上智慧口门和18个AIS基站,基本实现对全区水域的大包围和信号的全覆盖。自去年8月投用以来,吴江利用水路智慧口门总计排查疑似渣土船舶487艘次,利用系统预警线索查处渣土船舶59艘次,涉嫌非法转运、倾倒渣土线索移交其他相关部门25艘次。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传统的船舶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多依赖人工识别以及现场检查,效率较低且准确性有限。去年,吴江创新推出“水路智慧口门”,综合运用多种前沿先进技术,借助AI边缘计算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船舶数据进行全方位融合分析,可自动精准识别渣土船舶,并及时发出预警。
与传统技术相比,智慧口门的检出率大幅提升,智能化程度更高,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高效,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为水上渣土船舶监管带来了变革性的全新体验,此举让吴江边界及重点水域的感知和治理能力一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今年2月18日,一艘满载渣土的船舶,悄然驶入吴江辖区航道。它的出现立即引起了水路智慧口门系统的警觉——系统监测到,该船长时间滞留且没有离开吴江区的记录。这一异常情况随即触发了涉嫌违法转运渣土的预警。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固定证据,查处该违法转运渣土行为。
在此次行动中,“水路智慧口门”发挥了关键作用,以“非现场取证”模式取代传统的“现场抽查”,让水上渣土偷倒行为无处遁形。“如今有了这套系统,只要一有可疑船舶出现,系统便会即刻发出预警提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预警准确率也更高了。”平望水上中队副中队长倪瑞丰说。
吴江区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信息装备科科长李春牛介绍,为了让水路智慧口门能够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正常工作,系统采用超高清影像抓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依托桥梁安装或在岸侧立杆的方式,确保监控无死角、监测画面清晰可读。值得一提的是,其还运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能够在夜间无光、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下正常工作,正确识别船舶并测量尺寸,适应性和容错性更高。
除了可以对渣土船进行精准监测外,该系统还可对船舶显性违章行为进行实时抓拍预警,船舶AIS未开机、船员未穿救生衣、船舶未封舱覆盖等各种违规行为都难逃它的“火眼金睛”。
在系统中搜索特定船舶,即可查询到该船舶的详尽档案。对于疑似渣土船,以及涉嫌违章的重点船舶,系统可将其列入“黑名单”,类似于把失信人员纳入征信黑名单。后续,当这些“失信船舶”再次途经辖区口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及时提醒执法人员予以关注并妥善处理。
Copyright (C) www.i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